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临江仙·四海十年兵不解

陈克 陈克〔宋代〕

四海十年兵不解,胡尘直到江城。岁华销尽客心惊。疏髯浑似雪,衰涕欲生冰。
送老齑盐何处是,我缘应在吴兴。故人相望若为情。别愁深夜雨,孤影小窗灯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十年了,国家的兵祸还是没有尽头,金军已经兵临建康城下。心惊于十年时间倏忽而逝。稀疏的胡须已经变得雪一样白了,悲伤时流下的泪水快要结冰了。
哪里该是我隐居的地方?我想应该在吴兴吧!可是,又怕这里的朋友们思念我。到那时,友人只能独自面对深夜凄雨,屋子的小窗上,灯火映着孤单的身影。

注释
兵不解:指战争未结束。
胡尘:指金兵。
江城:指建康,今江苏省南京市。
客:词人自指。
疏髯:稀疏的胡须。浑:全。
薤盐:原意是指切碎的腌菜,此处专指最低限度的生活物资。
吴兴:在今浙江省湖州市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赏析

  词的上片开篇“四海十年兵不解,胡尘直到江城”,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事实,包括从宣和七年金灭宋至绍兴四年金军兵临建康城下这段历史。前半句表达作者对侵犯者的愤慨,后半句表达他对朝廷的不满。两句正面点提形势,诉说对进犯者的谴责,和对造成“胡尘直到江城”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。这一起句,具有统领全词的作用。下文所写愁苦心情、归隐的愿望,与故人告别的原因,皆根源于此句。由兴亡之变兴起兴亡之叹,由此引出下面叹老、送老、别友之事。“岁华销尽客心惊”,作者心惊于十年时间倏忽而逝,而自己报国无望,国事亦难以振兴。“疏髯浑如雪,衰涕欲生冰”,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年华老去、无法驰骋疆场的遗恨,以及因国事而涕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陈克作此词时,距离北宋灭亡已经有八年时间。当时,南宋以临安府(今杭州)为都城,偏安于南方。绍兴四年(1134),金兵向建康逼进,陈克力主抗金,上言奏陈守备细则,然而朝廷不纳其奏。陈克有感于国事衰微,自己一腔壮志无处施展,因而写下了这首《临江仙》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刘默,陈思思,黄桂月编著.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2.09:第332-333页

简析

  《临江仙·四海十年兵不解》是一首忧念时势、感叹迟暮的爱国寻归之词。词的上片强烈地抒发了词人老骥伏枥、壮志不已的爱国情怀;词的下片描写其对自己归宿的寻找。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面对国家的危亡痛心疾首,而又力不从心、无可奈何的悲凉情绪,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。全词悲慨沉郁,满腔忠愤溢于言表,感情真挚。

陈克

陈克

陈克(1081—1137)北宋末南宋初词人。字子高,自号赤城居士。临海(今属浙江)人。 134篇诗文  40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喜迁莺·梅雨霁

周邦彦 周邦彦〔宋代〕

梅雨霁,暑风和。高柳乱蝉多。小园台榭远池波。鱼戏动新荷。
薄纱厨,轻羽扇。枕冷簟凉深院。此时情绪此时天。无事小神仙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归朝欢·别岸扁舟三两只

柳永 柳永〔宋代〕

别岸扁舟三两只。葭苇萧萧风淅淅。沙汀宿雁破烟飞,溪桥残月和霜白。渐渐分曙色。路遥山远多行役。往来人,只轮双桨,尽是利名客。
一望乡关烟水隔。转觉归心生羽翼。愁云恨雨两牵萦,新春残腊相催逼。岁华都瞬息。浪萍风梗诚何益。归去来,玉楼深处,有个人相忆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横渠四句

北宋·张载 北宋·张载〔宋代〕

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